黄山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1-5 16:03:1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发布机构:黄山区耿城镇 发布时间:2019-12-31 16:45:35 信息来源: 黄山区耿城镇 浏览次数:7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总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建设重要,按照中央及省、市、区党委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皖发[2018]17号)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的通知》(交办运[2016]139号),为加快我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近年来,我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全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农村物流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物流节点框架格局基本形成,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初步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1.农村交通运输、站场设施情况。截至目前,我区14个乡镇、(除坐落在太平湖岛屿上不具备通公条件的龙门乡麻川村)以外76个行政村全部通上公,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初具雏形。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客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通车通”。

  2.农村客运班车通行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开通农村客运班线 条(其中,农村客运线条),运营农村客运车辆 85台、公交车25台,全区 77 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龙门乡麻川村具备通航条件),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公交线 台,初步建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网点的城乡客运网络,形成了城区公交运营和农村班线客运相连接的城乡客运运营模式,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

  3.邮政物流网点建设情况。全区共有1个区级邮政物流中心,3个乡镇级邮政物流站(乌石、谭家桥、新华),13个乡镇级邮政网点,4个村级邮政网点(三岔、茶林场、广阳、郭村),103个村邮站和3条县乡邮,邮达1765.9公里,农村邮政物流网络实现区、乡、村全覆盖。

  我区农村物流配送资源主要集中在供销系统内的各商贸企业、商务系统内的电商企业以及邮政、快递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中,主要运作表现形式为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引导为方向,企业自主式经营为主体。

  1.交通物流运作模式。农村交通物流主要由依托客运站场的客运班线和货运站场的零担运输组成。全区共有 188台(普通客车126台,出租车47台,旅游车辆15台)客运车辆,其中农村客运车辆 85台,遍布全区的客运网络,承载全区小部分小件物流快运业务;全区820余台普通货运车辆为农户、制造业、商贸业提供运输、配送任务。

  2.邮政物流运作模式。邮政物流依托邮政自身强大的网络优势承接以EMS、信件、报刊和包裹为主的货物运输业务,全区共有1个区级邮政物流中心,3个乡镇级邮政物流站(乌石、谭家桥、新华),13个乡镇级邮政网点,4个村级邮政网点(三岔、茶林场、广阳、郭村),103个村邮站和3条县乡邮,邮达1765.9公里,农村邮政物流网络实现区、乡、村全覆盖。

  3.商贸物流运作模式。商贸物流运作目前基本是自营配送,主要业务是为系统内供应商服务等。运营方式主要是将商品送到货物集散中心(县城配送中心),再配送到各零售网点(乡镇配送站或农村放心店)。此外,农资供应和管理由供销社负责,按照农资专营的要求,建立专业的农资采购配送中心,对各乡镇、行政村合作单位实行采购配送。

  4.小件快递配送模式。黄山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网点已延伸到大部分乡镇村,云田网络科技电子商务网点79个,网点为附近区域居民提供揽货和送货服务,运输工具多为小三轮车、电瓶车等,由于其灵活、便捷、价格便宜和门到门服务等因素在农村被广泛应用。快递业务操作简单,在我区发展迅速。

  综上所述,我区农村物流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市场运作为导向,企业经营为主体,基本可以满足农村物流需求;二是网络初步完善,以村村通、超市和供销社合作单位为载体,基本实现了物畅其流;三是站点星布,揽货渠道多样,基本适应农村物流季节性的特点。

  目前我区农村物流虽迅速发展,但同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村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运营主体分散,市场运作混乱。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物流主体,除原有的交通运输企业、国有商业企业、农资物流企业外,还产生了专门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小件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散户等。据调研,各种类型的农村物流经营业户遍地开花。农村物流主体数量多、发展迅速,但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组织化程度低。

  2.运营成本偏高,运作效率低下。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产品不容易集聚,使物流运作组织难度增大,造成了农村物流运输不能形成规模,一家一户零敲碎打的格局导致了农村物流投入成本高、盈利空间小,造成农产品跨地区销售困难,增加了流通成本,也是农村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

  1.市场化原则。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为方向,用市场手段来发现不足,调整布局,使该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发挥交通、农业、供销、邮政和商贸等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系统目标整体最优化。

  3.因地制宜原则。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自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各乡镇城镇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构建农村物流体系时必须始终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推行,切实符合生产生活需求,切不可盲目的搞一刀切,否则脱离当地实际而建立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科学分析区域内农村物流的需求特征,充分利用交通运输、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既有农村物流资源,合理确定区、乡、村农村物流节点数量、布局、规模、功能,实现区域内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区、乡镇、行政村”的农村物流网络架构,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一) 做好农村物流布局规划。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区级中转,乡镇分拨、村级配送”的原则,合理确定区、乡、村物流节点的布局、规模和功能,力争实现区域内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

  (二) 加快农村物流节点建设。按照“功能集约、优势互补”的原则,新(改)建具备区域与外部区域之间物流交换枢纽节点功能的区级农村物流中心;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加快对现有乡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设施的,新建或改扩建集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利用村部、社区及其他各类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具备农村物流各类物资集散、配送、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点,完善末端物流网络。

  1、建设区级农村物流中心。到2020年底,按照“功能集约、优势互补”的原则,新(改)建具备本区域内部与外部区域之间物流交换枢纽节点功能的区级农村物流中心。经过完善后的物流网络在区域内将形成统一配送,主要负责区以外的到货分拨和本区域内的货物向外发送;开设邮政与供销服务专区,形成具有小批量货物集散、运输、储存、分拣与配送功能的农村物流中心;开辟邮件处理中心和邮政营业网点建设。积极引导重点快递企业进驻物流中心,开展经营活动。

  2、建设乡镇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到2020年底,全区14个乡镇要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加快现有乡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设施,新建或改扩建集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主要负责乡镇一级的货物配送到村以及该区域内的货物收揽,兼具疏散、少量仓储及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农产品进城运输、小件快递以及分销商品捎带的集聚区,使之成为区域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平台乡镇节点。

  3、建设行政村农村物流综合运输服务点。 到2020年底,全区77个建制村都要建设一个农村物流服务点。利用村部、社区、交通便利的农村便民店以及其他各类村级服务网点为主体,建设具备农村物流各类物资集散、配送、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点,完善末端物流网络。为进行业务匹配,农村客运班线在便民店设置停靠站点,开展客运班线对小批量物品的捎带作业。

  4、加强农村物流资源整合,服务农村电商融合发展。引导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部门和单位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融合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推广适合农村公条件的厢式、冷藏等专业化车型。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规模运输企业开展冷链运输。鼓励市场主体对接农村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建设。

  5、 加快农村物流人才培训。因地制宜,利用村办公设施、停车场、超市等,加快建制村物流服务网点布局。做好村级物流服务点的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可选择当地有较强经济实力、具备电脑和互联网操作技能的个人作为合伙人,“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百姓到”。

  6、加快农村物流站点的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引导支持无车承运试点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应农村物流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村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集约共享和高效联动。

  1.加强领导,协调联动。成立黄山区农村综合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区交通运输、发改、农业农村、商务、邮政、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各乡镇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合力做好全区农村综合物流发展工作。

  2.各乡镇应加快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建设。努力扩大农村物流网络覆盖密度,扶持现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提高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服务水平。

  3.培育壮大农村物流企业。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壮大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将现有的农村运输、仓储、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鼓励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培育并推动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形成少数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为主导与小型物流企业并存的格局。

  4.加强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应加快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大对保鲜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5.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区交通运输、发改、农业农村、商务、邮政、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争取省、市、区相关补助资金,加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力度。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