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基本形成“全国123”交通物流圈 专家:建设交通强国信息技术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22-3-22 11:38:46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10月14日发布的《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交通运输是强国基本,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皇家理工(KTH)客座教授、高级物流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规模数量大、质量效率高、科技创新强、行业治理优、国际影响广,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交通有效支撑民富国强。交通运输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服务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全面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撑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支撑我国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铁运营里程14.6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倍。我国高铁营业里程3.8万公里,较“十一五”末增长近5倍,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今年1月份-8月份,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1935亿元,同比增长3.2%,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完成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6.0%;完成水运投资914亿元,同比增长18.4%。

  此外,今年1月份-8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10052列,较去年提前2个月突破1万列,运送96.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2%和40%,综合重箱率97.9%。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业界认为,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带一”的,以及交通基础建设的不断增加与外部连接的物流大通道。

  表示,目前补齐交通强国建设中的物流短板,是符合交通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物流业服务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

  中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交通强国是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强大的交通能够使得人和物打破地域界限,让人流和物流流动起来,并在活跃的人流和物流基础上加速我国生产率的提升,提高我国人民群活水平。

  随着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交通运输方式。信息技术作为新基建范畴的一种,如何赋能交通强国发展?

  盘和林表示,一方面,随着经贸的繁荣,拥堵已成为交通强国最大的阻碍,部分线运力存在天然瓶颈,此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引导和疏散交通,更加合理的引导车辆疏散到其他径当中。所以缓解拥堵是信息技术对交通强国的重要共享。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匹配运力资源上,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卡车租赁,搬家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运力和用户需求匹配,提高运送效率。

  “交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流通,信息技术通过打破信息壁垒,以信息引导运力合理分配,未来建设交通强国,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盘和林说。

  认为,信息技术是支撑新基建的要素之一,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内涵和核心要素,是实现交通强国的必要途径,是衡量交通强国建设水平的标尺。要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全要素全领域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载装备智能化、管理服务信息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印发 未来1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目标和任务...

  1月14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2022年地方债发行正式启动 20地首季拟发行1.15万亿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 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李悦是谁的儿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