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安化:产业扶贫真脱贫

※发布时间:2019-10-6 20:07: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大张伟经纪人刘迎县财政今年安排1.8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县乡两级产业扶贫项目,其中县级产业扶贫项目40个,重点打造产业扶贫样板工程;各乡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5个,涉及茶叶、中药材、旅游、种养、电商等特色产业。

  在全县23个乡镇开展产业扶贫示范点创建活动,筛选10家以上企业作为扶贫项目示范点,规范了示范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所在村脱贫攻坚工作整村推进。

  扶持直接经营,引导贫困农户发展产业;鼓励联动发展,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把贫困户与企业和合作社联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实施委托帮扶,对无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委托龙头企业进行帮扶。

  “突出特色融入要素,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近3年来,近7万人相继甩掉贫困帽子,今年预计可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以上。”最近,在全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上,安化县产业扶贫的模式得到省、市、县参会人员的点赞。

  一业兴,百业旺。安化县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于一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占益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一半。近年来,安化“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坚定“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立足县情实际,依托资源禀赋,栽好产业“摇钱树 ”,让老百姓参与发展,分享,增加收入。黑茶产业、旅游产业、中医药健康产业既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充当,更在精准扶贫中勇做中流砥柱。

  “以前,我们从来没把天天见的茶树当回事,但现在它成了‘摇钱树’!”冷市镇叶子村70多岁的贫困老人谭必成,种了近6亩茶,去年纯收入3万多元。他还帮华莱公司打理茶园,每年可领取近2万元工资。他逢人就说:“没想到我都这么老了,还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心里很是快活。”

  华莱公司产业扶贫茶叶种植建成面积8000亩,辐射周边镇村近2万亩。该全部由当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成,农民将自家茶园流转给公司,每年租金600元/亩,茶农在参与整个产业链中,可实现“三次就业,三次获益”:在茶叶种植培管环节,实现第一次就业,茶农人均工资达到36000元/年;茶农参与鲜叶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实现第二次就业,每天采摘鲜叶收入可达70-120元,黑毛茶加工增值能达到6-8元/公斤;农户可利用农闲时到茶企从事制茶、包装、捡梗等工作,实现第三次就业。茶产业使农民实现了“在口就业”,就地为产业工人。

  近年来,华莱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办法,采用“五统一”办法(即公司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提供茶树种苗和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保险、统一保价回收)帮助贫困户发展茶园5000亩。每亩茶园每年收入6000余元,除去2000余元生产成本,每亩效益达4000元以上。1.1万名贫困农户,因茶年人均增收达1800多元。

  此外,公司还安排长期就业人员3500人,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民、茶农及茶叶生产相关人员9.67万人,其中贫困农户2.32万人。针对冷市镇等3个乡镇1200户无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采取委托帮扶模式,实行分贷统还,公司每户贫困户每年获得不低于5000元的收益;茶园达丰产期后,利润按比例分成。同时,公司建立扶贫车间、推出扶贫产品,扶贫车间安排121名贫困户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扶贫产品“富民茶”,每卖1块茶即注入5元扶贫基金,基金由县扶贫局和公司共同管理,直接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

  华莱公司产业扶贫是安化黑茶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开始,安化县全力打造“安化黑茶”这一特色产业。十年磨一剑,目前,安化黑茶已成长为区域内规模大、品牌响、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安化县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前四强,成为我国生态产茶第一县、黑茶产量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至2016年底,安化黑茶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占比21%、茶产业税收占比20%,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达150家、营销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目前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年劳务收入达3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安化县拓展就业的支柱、脱贫攻坚的支撑。

  “现在农户建设1亩茶园就能基本脱贫,2亩就能稳定脱贫。黑茶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安化县委熊哲文介绍,目前全县约有6.7万贫困人口从事黑茶种植、加工及关联产业,近两年5万余人实现了脱贫。

  冬日来临,湖南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安化黑茶文化园映着资江一湾瘦水,茶香袅袅,引来络绎不绝的访茶客、问茶人,他们参观车间、品鉴黑茶、比试茶艺,往往盘桓数天,然后车载手提,负茶而去……彭国文,家住白沙溪茶厂钧泽源观光茶园所在的沙湾村,前几年他的两个孩子分别上高中、上大学,收入少,开支大,日子过得紧巴巴。白沙溪茶厂开辟观光茶园后,他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茶园培植管理和黑茶初制加工技术培训班,练就了一身本领,并组织当地农户成立了“安化县钧泽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在,彭国文每年有土地租金4000余元、茶园劳务工资6万多元、合作社分红6000多元,加上其父母做点观光游客的小生意,几年时间下来,彭国文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还修建了新房,买了新车。

  近年来,安化县“生态立县、旅游扶贫,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黑茶文化为灵魂的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持之以恒地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打造“雪峰胜境、茶马古道、陶澍故里、梅山古国”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推动全域旅游促全民脱贫工作,按照带动1万人以上脱贫的目标谋划旅游项目,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质行动,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等产业,结合易地搬迁,优先安置贫困户到重要景区景点周边,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初步形成了茶马古道、云上茶旅和蚩尤故里3条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带。使安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16 年,安化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其中34个被纳入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名单;贫困人口127174人,当年脱贫20126人,其中旅游脱贫5779人,占28.7%。目前,全县从事茶旅关联产业人员达32万人,惠及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

  加强本土传统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是安化县茶旅一体化的一大特色。安化县以安化黑茶与中药材为重点,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开展特色商品评选活动,打造梅山美食品牌、开展梅山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大力提升售后服务质量,让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后备箱”。今年,按季节分别组织“春季请你来赏茶、夏季邀你来溯溪、秋季喊你来摘果、冬季邀你来过年”等特色活动,不断推出应季旅游产品。同时开展“最佳安化礼物评选活动”,分别评出“茶语、果韵、匠心、食养”等四类特色产品60余件。

  时值寒冬,但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建设工地一片繁忙,热气腾腾。正在建设的安化黑茶特色小镇规划在3-5年内投资50-1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黑茶研发创新的示范区,茶园风光的观赏区,黑茶交易的集散区,黑茶文化的体验区,水上运动的休闲区,养生健身的度假区,全域旅游的黄金区。让安化黑茶特色小镇成为以茶的全产业链接为主线,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补充的茶乡小镇和旅游观光目的地,让安化真正成为“世界黑茶中心”。自9月6日该项目正式签约以来,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目前,雪峰湖大道(东段)、滨江景观带项目已正式开工,钟鼓山观光茶园实物量调查已启动,黑茶文化广场征拆工作方案已制订,其他工作有序推进。

  安化县人民县长肖义表示,按照国家一流特色小镇标准建设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将是极具茶旅产业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前,安化县打造以“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为主题的茶产业、茶文化和旅游品牌,以挖掘历史文化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黑茶产业,以黑茶产业拉动脱贫致富,助力安化打赢脱贫攻坚战。

  安化县柘溪镇广益村二组的谌进军,因给父亲治病欠债8万余元,家里主要的收入为务农、打零工,一家4口家境贫困。2015年跟着镇上的安化县益生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白芨,合作社提供了3000元的白芨种给他,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他去年就白芨种植所得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今年又卖了2万多元,靠着种植白芨,家里现在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谌进军说:“明年还要扩种2亩地的白芨,争取早日奔小康。”

  安化县益生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200多人,占地面积1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村的农户300多户,种植中药材1000多亩。以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生产的药材品种主要有白芨、贝母、黄精、玉竹等。合作社按“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周边建立了2个分社,与100来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由合作社先垫资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签订保底价回收合同。合作社理事长李定球说,该社实行订单生产,每年与社员农户签订药材回收合同。社员亩均产值达5000元以上,比种植普通农作物高出3至4倍,社员每年增收400多万元。

  安化素有“湘中药库”、“中国厚朴之乡”和“全国黄姜产量第一县”的美誉。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263科,1277种,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药材品种达27种,拥有多种中医药资源,是我省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县中医药健康产业是安化县为适应供给侧提出并部署的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产业。近一年来,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确定了科学的战略定位,即用差异和错位思维打造“比较优势”,采取“选近”、“走新道”、“辟蹊径”的方式,打造“精致、高端、专业、标准”的朝阳产业,并通过中医药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健康食品产业、茶产业、林产业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目前安化县木本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3万亩,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为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共计20万亩,主要品种有玉竹、黄精、厚朴、五加皮、浙贝母、杜仲等。据统计,今年1-9月,全县新增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5个,种植专业户32个,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亩;一大批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本土小微企业逐步成长,共完成中药材产品初加工5000吨,产值达0.8亿元;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成大生物、博瑞新特药、金厚生物等中医药加工规模企业可实现产值1.87亿元;中医康复、养生、保健等新型中医药业态主体发展迅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初具雏形,整个中医药健康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专家们在安化县调研后认为,安化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品类齐全,称得上“小湖南”版的中药材资源大县,产业基础非常好,发展前景可观,中医药健康产业可以在现有黑茶产业的发展基础上,与黑茶产业结成同舟共济的“伴侣”,互助互惠,谋求产业的飞跃。

  今年,安化县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达成了在全省建立首个中医药健康产业“院县”战略合作模式的合作意向。同时,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定址东坪镇搓溪村,与安化经开区黑茶产业园隔江对望,遥相呼应。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06.64公顷,以中医药健康产业为支撑,与茶香花海等县内大型旅游项目联动发展。

  目前,安化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已打开,发展氛围日益浓厚,从事中医药健康产业的贫困人口增至2万余人,已与企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的贫困人口超过3000人,中医药健康产业在调整全县产业结构、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