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国际物流> 文章内容

关于河东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6-1-30 16:21: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关于天津市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6年1月8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河东区发展和委员会主任

  天津北方网讯: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委托,现将天津市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下简称《纲要》)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纲要》于2011年1月经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实施。《纲要》实施以来,区委、区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理论、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市委、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三二一”发展思和“一三六六”发展格局,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原则,全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区多次深入相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开展调研,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经过五年努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完成了《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区认真贯彻各项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始终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32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31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34倍,年均增长8.45%。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88.8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27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48倍,比重预计达到90%,比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一般预算区级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1.0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54.5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9倍,年均增长21.0%。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81.6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15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4倍,年均增长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32.8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36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6倍,年均增长9.3%。

  (二)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对外新优势进一步巩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利用外资到位额由2010年的0.76亿美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1.07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42倍,年均增长7.2%。利用内资到位额由2010年的120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25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5倍,年均增长16.6%。内联引资到位额由2010年的66亿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13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3倍,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由2010年的2.4亿美元预计增长到2015年的4.7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1.94倍,年均增长14.1%。

  (三)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低碳、节能发展要求,把节约、环保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河东”建设全面提速。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提前完成《纲要》确定的下降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已经提前完成市下达任务,并实现净削减。质量指数持续位列市区前茅,其中2014年位列市内六区第一。

  (四)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民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使发展惠及广大群众,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平得到彰显,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预计达到36965元,是“十一五”末的1.62倍,年均增长10.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政策覆盖率均达到100%。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较大,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正在转变,加之部分指标内涵、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区属增加值、区属服务业增加值、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噪声达标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均不再按原口径测算,部分指标增长幅度低于预期。

  此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户籍政策的,常住人口总量2014年达到98万人(含天铁街3万人),已突破《纲要》确定的控制目标。

  二、各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围绕区域功能和产业定位,加强经济发展带、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主导产业的形成。经过五年的努力,中信集团、中粮集团、嘉里集团、万达集团、红星美凯龙集团、中建六局、渤海银行、中铁油料集团、天铁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500强优势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开业,“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累计达到594亿元,土地集约利用能力和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一三六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1.南站现代商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嘉里汇、香格里拉大酒店已经开业,渤海银行总部大厦落成并即将投入运营,中信城市一期、中粮城市大道一期实现销售,嘉里中心二期、中信城市广场二期、中粮城市大道二期等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中。该区域高端写字楼、五星级酒店、综合商贸设施、高档公寓已形成高度聚集,中央商务区格局和功能初步。

  2.发展带沟通功能进一步提升。六纬—津塘经济发展带发挥沿河优势,依托海河经济带和轨道交通,起一批大型商务商业综合体项目,海河东岸“新城市中心”的形象初步彰显。天津站—新开—津滨大道经济发展带依托天津站枢纽优势,充分放大承接首都资源转移的功能,使河东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十一经—卫国道经济发展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提升金融和商务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河东区对接滨海新区的能力。

  3.六个聚集区建设有序推进。十一经现代金融商务区功能提升。十一经周边天星河畔广场、万隆太平洋大厦、三联大厦、帅领科技园、工行大厦、人保大厦等已经形成亿元楼宇集群,依托原党政大楼、原法院办公楼等载体引进了中铁油料、银行等优势企业,并建成信华金融科技园,十一经金融商务功能更加突出,与南站现代商务中心互为补充。天津站—新开商务商贸区功能完备。形成了以润东大厦、冠福大厦、福建大厦、渤海创智大厦等为依托的新开商务楼宇集群,承接首都资源转移的功能显著提升。远洋未来广场、木棉花酒店、月坛大厦项目陆续竣工投入运营,远洋B地块、富都新开门、御景家园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兆、华捷道等街区休闲购物功能得到提升。津滨大道现代物流商贸区建设成效显著。河东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购物中心、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商贸项目竣工开业,红星国际广场写字楼、恒盛广场等项目加紧建设,万辛庄一期实现土地出让项目落地,万辛庄二期、津龙湾、天津制药厂地块净地结片。大直沽文化旅游商贸区加快建设。天津万达中心投入运营,东达国际商城加快建设,东孙台、东宿舍、六纬18号地等棚户区项目启动征收,并获得“两行一基金”资金支持,中建六局、河东体育场、河东文化馆等项目完成立项,正做开工前准备。二号桥都市产业园区启动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河东分园建设全面启动,园区规划已经完成,中能建天津电力工程技术自主创新产业园、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智能电气创新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园区内部分土地完成征收,三电大厦投入使用。天钢创意商贸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金地国际广场、棉三创意街区投入运营,雍景湾、恒大帝景、融科瀚棠、雅仕兰庭加快建设,汪庄子、郑庄子地块加快整理进度。

  (二)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发展导向,产业结构得到改善,新的产业增长点逐步形成,新旧动力实现有序转换,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初步。

  1.金融业持续发展。一是银行体系日趋完善。推动渤海银行总部加快落地,引进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6家一级支行,驻区银行品牌达到24个,形成了以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二是新型业态更加丰富。引进了保险公司、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一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更加丰富。三是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支持国邦控股、益阳煜赢成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填补创新型金融机构空白,瑞灵石油、浩年医药等企业挂牌交易,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2.商贸业日趋繁荣。一是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引进了尚食电子商务、海航集团房城网、一度商业传媒集团等电商企业,大桥道食品、乐铭鑫科技等传统企业借助现代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二是现代商贸实现聚集。津滨大道、后广场等高端商圈基本形成,万达文华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帝旺凯悦酒店、顺峰大酒楼等知名商业品牌陆续进驻,商业不断提升,使河东区亮了起来、活了起来。三是传统商业得到提升。对一商茶叶交易中心、音乐街进行了业态调整,打造了美福园、第六大道2个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和中心北道、滨河小区等10个市、区级商业示范社区,商贸体系更加完善。

  3.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载体规模质量提升。加快实施商务楼宇提升、转型升级工程,目前全区共有商务楼宇40座,入驻企业4418家。二是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金融、商务商贸、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占全部入驻企业近80%,培育了天星河畔广场、海河大厦等一批特色楼宇。三是创税能力持续提高。实施“百千万”楼宇行动,2015年全区商务楼宇预计税收突破20亿元,其中万隆太平洋大厦、人保大厦、三联大厦、帅领科技园等共三批15座楼宇实现亿元税收目标。

  (三)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加强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1.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到2015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达到2400家,是2010年的5倍,科技企业占中小企业比重为17%,提高了8个百分点。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8家,锦美碳材、电气科学研究院、一机床、中核科技被认定为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二是科技不断涌现。“特种石墨碳材料研发”、“数控齿轮机床高质化共性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评为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科技创新重大培养项目和“杀手锏”产品。对光网讯通等156个项目给予了立项支持,无偿资助共计4122.2万元,科技企业累计获得贷款2.5亿元。三是技术市场交易额和专利申请量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完成44.7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专利申请累计达12115件,专利授权累计达3424件,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于全市前列。

  2.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先后建成帅领、先之、信华科技园并投入运营,帅超、帅越、帅先、帅达等科技园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区共有1个国家级孵化器、2个市级孵化器,入驻企业893家。建成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滨创、和泰等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中滨创被认定为市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启动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河东分园建设,中能建、电气研究院项目实现落地,M3创空间、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众创空间、“手牵手”众创空间获市级认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了基础。

  3.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涌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1.6万人,其中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名,培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1人,拥有在站博士后6人。14名企业家被纳入“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2名企业家入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四)事业深入推进

  深化、扩大,职能转变和机构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1.行政管理取得新进展。一是机构工作稳步推进。加强政务公开,推进行政公开透明运行,积极落实简政放权要求,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并运行,新企业准入、工商登记手续等进一步简化,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制度和“三证合一”模式,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全面加强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全过程一体化监管,实现了“一个部门管市场”。完成综合执法下沉,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理顺部门工作职能,计生委和区卫生局、区市容园林委和环卫局实行了职能整合优化。二是财税制度不断深化。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积极推行一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和动态管理,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三是服务机制加快转变。连续实施“上水平”系列活动,积极落实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今年的“一助两促”活动中,积极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截至11月底共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10笔137.68亿元。万企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显著,已有48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管理和技术升级进一步加快。

  2.对外合作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招大引强,先后引进了中铁油料、中国能建集团、远洋地产、东亚新华、融科智地等一批优质企业,累计引进地区投资450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多次赴国(境)外、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积极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兰洽会、中博会等招商活动,国家北斗数据天津中心、万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生物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多个大项目落户河东。“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项目企业4349个,比“十一五”翻了一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9个,注册亿元以上企业32家,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企业412个。累计引进内资1024亿元,其中内联引资528亿元,累计引进外资近6亿美元。

  (五)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按照漂亮起来的要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载体功能,提升管理水平,落实生态环保要求,推进可持续发展。

  1.“美丽河东·一号工程”全面实施。一是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在全市率先建成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系统,对24家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治理,完成燃煤供热锅炉改燃并网工作,生活散煤和商用散煤全部实现了清洁能源替换,四项污染物减排工作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杜绝新增污染源,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二是实施清水河道行动。加强水污染源单位监督管理,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三是实施清洁社区行动。创建市、区两级美丽社区60个、安静小区26个、国家和市级绿色学校30所。四是实施绿化美化行动。新建、改建了河东公园、如意公园、中山门公园、体育健身公园、富民公园等多座综合性公园,对桥园公园进行了全面提升,实施入市口、桥区、河岸等绿化工程,累计综合绿化226万平方米。

  2.城区建管稳步推进。一是实施危陋平房工程。加快郑庄子、汪庄子、鲁山道小二楼等一批棚户区的征收整理,配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城区,累计完成房屋征收面积81.5万平方米。二是实施旧楼区工程。累计完成433个小区1383万平方米的旧楼区工程,惠及居民21万户。三是实施供热节能。开展燃煤锅炉房、锅炉房并网和热计量推广工作,对十年以上的供热老旧管网进行了更换,完成万新村、中山门等小区既有建筑节能任务。四是实施市容综合整治工程。对卫国道等37条道进行综合整治,整修建筑1188栋315万平方米,完成海河沿线和华龙道等5条重点道夜景灯光提升工程,完成14座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推进道清扫保洁市场化工作,487万平方米道全部面向社会招标,可实施道基本实现机扫、水洗两个100%。

  3.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一是新建和提升一批道。新建国康道、琳科东、凤山道等9条道,提升整修七纬、九经、华捷道、常州道等26条道,明和里、春华里等多个小区道实现硬化。二是配合市级部门实施重点交通工程。地铁2、9号线实现运营,天津站前、后广场地下停车楼及华龙道地下停车楼交付使用,实施地铁4、5、10号线征收,区内4个站位正在施工。

  4.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一是建成一批雨水泵站、变电站。真理道、十一经、卫国道3座新建雨水泵站投入使用,建成顺达、娄山道等6座变电站。二是建成一批文教、社区服务设施。新建小学、幼儿园6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5处、社区文化活动站21处,配套居委会办公用房33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率100%。三是建成一批安全、环卫设施。建成消防支队二级指挥中心和六经消防中队,建设各类视频点位65处,提高了火灾防控和应急管理能力。完成富民等10个街道保洁队基础设施提升,新建及垃圾转运站5座、溶盐池1处、环卫综合班点2处、一类公厕21座。

  (六)民计民生实现同步改善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1.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就业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比“十一五”增长1.5倍,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二是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对接万达中心、红星美凯龙、嘉里汇等重大项目,举办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累计安置5万余人实现就业。对3万余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认定,95%以上得到妥善安置,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贷款266笔1973万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88万人。三是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成立区、街两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挂牌运行,累计处理争议案件3663件。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立案处理各种举报投诉案件567件。

  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社会保险政策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逐年递增,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5项社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二是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升。率先实现低保、特困资金社会化发放,“十二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和特困金7.8亿元,物价补贴7915万元。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施“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不断完善临时救助工作制度,“十二五”期间累计为8.9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433万元。三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区有38个养老机构,床位5622张,千名老人占有床位数33张。新建、在建54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搭建95081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立342个老年人活动室、康复健身室、室外活动场地和文化广场。四是残疾人社保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力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帮扶、教育救助等八个民生项目,残疾人工作全面进步,2014年区残联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

  3.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一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立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获批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区。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达24.2%,二本上线率达61.5%。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高中阶段普及率始终保持100%。二是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审批民办一、二类幼儿园8所;实施特色初中建设实验项目,率先实现特色建设中学阶段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达标率100%;特殊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规范集约化发展。三是教育深入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免试就近入学,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比例达40%,建立健全小学视导制度和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一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结核病防治中心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8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社区9个、健康素养示范校4所。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具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重职能,各中心国医堂建设达标,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区。二是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及就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双向转诊通道畅通,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评审工作和三年儿童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和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100%。

  5.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设立图书分馆32个,建成城市书吧16个,在建城市书吧6个,12个街道文化站全部达标,建成社区文化室152个,文化设施网络功能更加完备。二是文化发展丰硕。家庭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海河之春”国际音乐艺术节等形成文化品牌;各类文化团队达到256个,文艺9000余名;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级、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三是加大文化市场治理力度。成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全面加强对206家现有电影院线、图书音像经营单位等文化场所的治理,推进平安文化市场建设。

  6.体育事业成绩显著。一是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区体育组织达到45家,会员人数超过1万人,每万名群众拥有社会体育人数达到45人,比“十一五”末增加了26.3人。安装、更新体育健身器材5000余件,实现了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30万群众受益。每两年举办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个百分点,国民体质监测总体合格达标率为90%。二是竞技体育实现突破。积极承办全国、天津市足球、田径、体育舞蹈各类赛事,加大运动员培养力度,累计输送各类优秀运动员110人,其中18人获得全国以上项。

  (七)河东建设全面提速

  大力法律知识,,全面推进依理,扎实推动建设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1.依法行政工作成绩显著。加政决策程序建设,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化、化,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性审查和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区法律顾问团积极参与审议区重大行政决策,区属各单位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河东区连续七年被市评为依法行政考核优秀单位,实现了“七连冠”。

  2.“六五普法”工作完成。全面开展法律进机关、社区、学校等活动,领导干部带头用法,普法团、志愿者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国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全民遵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

  3.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区级法律服务中心、街道法律服务中心、社区法律服务站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与安置等工作,有效了群众权益。

  此外,文明、民族教、社区管理、综合治理、人口、外事、对台、保密、档案、双拥、区志编修、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规划实施的不足之处

  总体来看,我区“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较好,但部分领域仍有不足之处:

  (一)经济规模总量不大

  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传统产业迁出较多,现代服务业补充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投资、消费、出口的拉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金融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比重较低,聚集引领作用不够明显,财税增收对房地产业依赖性仍然突出,智能集成、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三)城市建管水平有待提高

  城区空间战略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建设和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成片老旧房屋压力较大,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课题。

  (四)民计民生任务仍然繁重

  稳增长、保就业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卫文体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十三五”期间采取进一步措以解决。

  四、“十三五”期间发展思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依据“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基础和存在的不足,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基本实现“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开创美丽河东建设新局面。

  在“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施经济总量倍增计划

  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改善民计民生,都需要有的经济基础。为尽快追赶先进城区,“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实施经济倍增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实现翻一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二)调整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强化规划引领和区域统筹,继续并优化“一三六六”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产业和土地的有机衔接,主动对接天津市“十三五”规划,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全力推进现代金融、高端商务、现代商贸、高端制造、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集成、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

  (三)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紧紧把握规划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合理分解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将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强化工作任务落实,要注重实施过程的监测和管理,积极协调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各位代表,以上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的监督指导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创新发展,推动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推荐:

关键词:明煜国际物流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