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6-8-25 13:24:0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是大资本、国家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全民资本主义发轫的时代;这是居民资产性收入受到政府鼓励登堂入室的时代,也是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泛滥、财富不公平分配的时代;这既是让人无奈的垄断时代,也是令人欣慰的经济大发展时代。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处于转型时期的人,不得不在逻辑怪圈中挣扎:赞成自由市场,又看到自由市场的约束条件;不赞成政府过度介入微观市场,却时刻呼吁政府的自律与他律。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与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坦言,2008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这前所未有的表态,是个明确的信号,预示市场30年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历数轮经济变革,产业领域市场化之船行到江心,却遭遇金融危机的狂风大浪。要保住新兴工业国的改革成果,中国有两场经济硬仗要打,产业结构必须调整,货币必须市场化。如果此战不赢,改革将倒退几十年。

  房地产业是帮助中国经济走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功臣之一,曾经让数亿中国居民实现了购房自由的梦想,但胜利弦歌余音未绝,房地产业很快就成为市场经济原罪渊薮,成为社会各界万箭齐集的靶子,绝望地收获垄断、暴利、民意对立等等跳蚤。一个本应中性的产业沦为腐败的聚集地、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口以及社会贫富两极对立的活写照,更变成官方统计数据和政策信用的试金石。

  纳税人为银行业改革支付巨额隐形代价。中国四大国有控股银行从技术破产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成为经济扩张的定海神针,既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雄厚实力的基础,也是纳税人财产被稀释的结果。社会为此付出巨额代价,银行业改革是经济改良主义在行业改革过程中的忠实演义,在国有控股权不变的前提下,完成市场化公司治理结构,完成业绩经营目标,注资、剥离不良资产是改革的第一步。

  叶檀对中国问题的观察非常细致到位,文笔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对正处快速转型、变迁的中国社会来说,挑战当然很多,几乎天天出现。在这种时期,叶檀的多方位视角尤其珍贵。我经常拜读她的博客,感谢她贡献的知识营养。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复兴与崛起道路上激动人心的变革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纵观全局的战略思考,也需要贴近现实的密切跟踪与记录。历史藏于细节之中,在宏大的叙事与细节的结合方面,叶檀以她的勤奋、敏感和独立思考,做出了富有影响力的探索,形成了有独特视角的分析。也许读者并不一定都赞成她的结论,但是,这些长期跟踪形成的思考成果,因为其持续跟踪和独特视角,自然有着特有的参考价值。

  她在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透视历史,更在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经济格局。叶檀的《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让我们这些研究经济的专业人士看到更多象牙塔背后的东西:那是一份剖析真相的社会责任和博爱深切的人文关怀。这在当下的中国尤为可贵。

  叶檀在《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以她细腻而罕见的分析能力,全面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宏观走势及决策逻辑,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种种病兆。她留存了过去十来年中,中国宏观及产业经济曲折前行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勾勒出了“中国式成长”的线条,同时也给出了富有勇气和穿透力的解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