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杨再平:宏观调控应该适度从紧不干预微观

※发布时间:2019-4-2 2:53: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1年11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东海证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2012)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

  杨再平: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我在人民大学做博士后做过两年,也是的学生。这个报告我参加了好多次,而且9月份我们在一起参加了发布会,这个报告确实常厚重,对决策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作为人民大学的学生,我以这个报告为荣。而且我每次到这里来都能感受到大学的学术气氛,我们有这么好的校友,有这么好的求知欲,我也以此为荣。就这个报告本身,很多的结论和分析我都是赞同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主要阐述一下我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我的观点。

  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可以说处于一个举棋难定的阶段,我们下一步怎么走,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不久之前,我在一个宏观经济分析上讲过一个观点,贷款信额控制可以休矣,后来有网友提出疑问,你是不是主张宏观调控要放松呢?现在看来,提这个问题的网友我不知道是谁,应该是不懂贷款信额控制的概念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提这个问题的记者也不是学宏观经济学的。贷款信额的控制是对每个银行下达贷款的额度,这98年就废除了,现在重新用起来是不合时宜的。

  今天借此机会进一步阐述,我对宏观调控的看法是两句话,适度从紧应该,调控方式应该赶上。为什么说适度从紧应该呢?我们看到这次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也刚刚出现转折,是一个抛物线的表现,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也还处于高位。而且的因素不能不考虑,影响通货膨胀的是北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们的通货膨胀必然是形成压力的。

  第二是结构调整,像我们报告说的结构刚性甚至恶化。不应该发展的我们叫做高能耗、高污染,应该控制的没有得到控制,反而反弹。这也是我们宏观调控要一段的理由。有的提出来,现在增长放缓,有的企业在叫困难,怎么办?实际上,我们增长放缓过去本身就是一个高位,企业困难,我后面要进一步说,实际上尤其是小微企业,本身它的产生、生产、成规律的就是一个企业两年以后能够成活的,从国际经验上来说,一般就是1/3多一点,这是一个规律。就像我们过去做农民时候,要净苗,一把种子撒下去有很多苗会长起来,你要选择能生长的苗,而拔掉其他的苗。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这个观点,我们知道这次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和前若干次的适度从紧都不一样,他是在我们实现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一种超常规的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在这个基础上的向正常的回归,我们知道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也看到我们的统计数字,按照正常的走,比如说就贷款来说,我看从01年以来,这十年基本上贷款的增量比上一年一般是在1万亿左右,按照趋势值走是这样。但是08年到09年我们看,08年是4.9万亿,09年一下子就跳到10万亿。前面一般是1万亿左右,有的还下降,如果按照趋势走,没有这个危机,09年应该是6万亿,但是我们有10万亿。我觉得这次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贷款来说,是向正常的回归。所以这种适度从紧,我们的企业、实体经济应该适应,不能非常时期的就认为是正常,我们又回到非常时期。从贷款的指标来说,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所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大的趋势还不宜改变,还应该一段时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结构调整,我们的物价的目标,包括我们企业的优胜劣汰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区间。

  我们怎么样的适度从紧才能达到目标呢?很多专家提出来我们要软着陆。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区,但这个目标区是什么?多少算是软着陆?这个问题需要研究。首先当然是物价,3%是不是一个区间?经济增长的速度过去是8%,我们对于高增长过于的,尤其是对8%好像是过于,6%不行吗?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如果有质量,物价水平也不高,这样的增加也是可以的。我们不仅有8%的增长,还要考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增长,这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区。这是我们为什么对经济增长过高不主张,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物价水平是有关系的,经济增长过高了,物价水平就必然上升。

  还有一个因素,在经济过高增长的情况下,本来那些不应该发展的,比如说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能够有机会,能够得到资金,有市场。然后企业的优胜劣汰也成问题,在过高增长下,那些企业本来不怎么样的,成本很高,生产得很劣质的也能卖得出去,也能得到贷款,那就不利于结构调整。我们的目标,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一定是有一个适度的。从我们的经验值来看,我觉得8%左右,不要说低于8%就很,也不是那么准确的,是一个经验的数据,还有物价水平等因素。软着陆应该确定这么一个区间值,9%、10%这种高的通胀都不应该是理想区间。

  接下来我们确定一个软着陆的目标区,我们的调控手段,现在我觉得在总量上来说,还不宜松动。我刚才说了,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我们现在的适度从紧,仍然处在从非常时期的那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向正常的回归。这个回归还没有实现,所以总量上我不主张大的松动。但是在调控手段上一定要有改善。我也再次呼吁类似贷款限额控制的方法确实应该废掉。

  98年人民银行作为重大的发文,而且很受欢迎的,取消贷款限额控制。有些银行的存贷比还没有到75%,比如说包山银行,存贷比40%,他们的小微企业也非常好,自身的资产质量也很好,他的各项指标都很好,就是因为信贷控制所以无法贷款。当然这本身是不合理、不的,我们取消这一项的话,就会出跟多有益的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对“三农”的支持,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缓解我们小微企业或者“三农”的资金紧张。

  进一步说,我们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和监管混到一起了,所以我们的调控趋于监管化,货币政策的调控不是监管。现在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分家的时候,县这一级的机构和人员都留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在这一级就没有人了。大量的人民银行的人还在监管,很多人民银行的人的做法就是监管。这样的指标也大量出现在人民银行的县的支行,他没有发文,口头的,但是你不执行他要罚款。这种货币政策的去监管化,不仅是去监管化,而且贷款限额控制实际上是微观化,货币政策的绝对者,宏观调控直接替代微观决策,所以还应该去微观化,这是我们当前我们的调控手段要改善的很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我们的货币政策本身应该是多方面、市场化的手段,比方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存款准备金,这是一个比较重的手段,一般是少量的。

  另外在改宏观调控手段方面,货币政策有一个传递机制,我刚才讲的像我们这种贷款性的控制是传导机制取代了它。要改善宏观调控方式,应该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留有足够的空间。为什么这个重要呢?我们知道传导机制三个层次,你的政策出来,金融机构市场做出反映,然后相应的实体经济微观地做出反映,然后又一个宏观的结果。这样一个传递链条就能够起到对宏观政策的补充的作用,也能够使得宏观调控更加游刃有余。因为毕竟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微观主体是更接近市场的,对市场的情况,他们比宏观调控者更聪明。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很重要。过去的决策,什么东西都要中央的计划经济来决定,包罗万象,什么样的碗生产多少,什么样的暖水瓶生产多少,都是计划。结果失败了,失败在于什么?集中决策者不可能掌握这么多的信息,也没有足够的利益动力来推动他的优化政策,所以转向市场经济就是因为最掌握信息的、最有利于动力的决策。在宏观调控这个过程中,我讲这对于银行,对于我们的微观主体也是这样。你是管宏观层面的,要对传递机制有足够的认识,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权来调整。这在调控方式上调整,在相当的程度上解决我们宏观调控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能得到解决。

  总之,我还是回到那句话,适度从紧还是应该一段时间,调控方式应该改善。总之我们是要达到一个目标,还是要软着陆,我们应该有一个目标区。这个目标区即使模型能够测算出来,但也要有一些经验的判断和演绎。我主要是说这样的观点。学姐别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