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在沪发布

※发布时间:2020-7-28 5:20: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7月11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在沪发布《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发布会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报告以“疫情冲击下的世界变局与中国经济”为主题,分析了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与经济格局造成的冲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并提出应对。发布会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总负责人田国强教授、首席专家黄晓东教授分别对报告作了总体介绍和具体解读。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上海市人民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邹平座,段曦打谢娜财政部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赵则永,软库中华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琪,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钱建农等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围绕消费、投资、价格等12个板块,运用翔实的模型、公式及数据,给出了严谨的定性、定量分析与结论,有力支撑了报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报告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和世界变局下,以大格局、长远视角以及国际视野,同时注重短期风险应对与中长期治理的有机结合,对中国宏观经济作整体把脉。

  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大部分地区实现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指标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经济呈修复企稳态势。

  田国强表示,课题组关注不同情景下的经济走势、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重视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化解外部的困难和内部的挑战,需要从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加以综合应对,其关键是全面深化。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一是要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倒逼,建立健全更为广纳式的包容性市场经济制度;二是应转变职能,将国家能力和执行力用对用好,避免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有效弥补市场和社会的失灵;三是要加强、公平、包容透明的社会治理。

  黄晓东对报告进行了具体解读,介绍了基于当前稳就业、保民生的基本目标下,课题组对于基准情景、乐观情景、悲观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以及不同情景下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组合。他表示,上半年消费降幅收窄,限额以上各类企业对疫情反应不一,制造业投资回升缓慢,房地产业和基建支撑投资回升,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压力仍不容忽视。

  黄晓东提出,疫情严重时,引起局部地区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错配,居民总体债务水平扩张,家庭流动性变动分化,低收入家庭流动性收紧,进出口增速下滑,服务贸易逆差收缩,经常项目顺差扩大,包含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通胀压力上升。要防范金融风险,财政金融风险反弹。要健全金融“管”体系,防止影子银行监管套利。银行风险溢出自2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迹象,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劣势凸显。疫情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但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要重视疫情下短期经济政策的宏观影响。

  会上,许宪春、盛松成、邹平座、赵则永、曹国琪、钱建农等嘉宾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对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提出了。许宪春表示,从现有的二季度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明显恢复,二季度P总量很有可能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中国经济全年正增长亟需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二是要充分发挥新经济新动能的作用。

  盛松成认为,报告全面分析了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预测和对策。报告可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1)宏观经济增速,对三、四季度的增幅预测可更为乐观;2)政策,可更多强调和市场化手段;3)就业问题,要更加强调就业优先,为保市场主体促进就业进一步出谋划策;4)房地产调控方向,应进一步总结经验,“房住不炒”,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邹平座认为,报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度分析,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尽管中国受到疫情冲击,但已基本实现了经济重启。课题组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多加考虑,加大力度解析充分就业的指标,补充完善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同时,要更加客观地认识评价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可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调控,取消不合理,提高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的供给能力。

  赵则永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诸多方面。投资对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消费依然是最基本的支撑因素。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刻认识中国经济自身的优势,如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源素质等,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

  曹国琪认为,拉动内需主要在于增加购买力和创造新需求这两个方面。从目前来看,实现高质量就业最为重要,这将带来群体消费能力的增长。从增加购买力角度看,应顺势而为,加大减度,并进一步把减税的实际效果传导到消费者。同时,消费金融、普惠金融也是拉动消费进而提升内需的重要方面。从未来全球货币发行宽松的政策来看,需要“灰犀牛”事件的出现。

  钱建农表示,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可能会出现分化的过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期,系统性风险基本可控,要抓住世界经济分化中存在的结构性机会,解决发展中问题的同时发掘新增长点。未来,中国经济应在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培育产业和产品。

  许宪春、盛松成、邹平座分别作了主旨报告。许宪春围绕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以及疫情防控下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明显恢复态势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机遇。他表示,尽管疫情给生产带来了负面冲击,但也为新动能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对中国产业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新动能可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网络相关的消费新业态表现强劲,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新基建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盛松成的报告题目是《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不搞大水漫灌——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解》。他提出,应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总量政策适度,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第一,我国经济逐步企稳,继续呈复苏态势。第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适度,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精准支持到实体经济,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三,央行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

  邹平座的报告题目为《科技与价值函数》。他认为,在此次疫情期间,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新基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利用科技进行价值,创新并完善好。价值函数是将关于商品的函数转换为关于人的函数,人的价值是形成经济的主要内容。应明确价值函数对宏观经济的性影响,重视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数字货币蓝海战略。另外,价值函数将带来价值理论、历史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创新。应发挥科技力量,推动中国金融结构进一步优化。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作点评并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上海市人民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作点评并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邹平座作点评并作主旨报告 本网记者 陈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