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产业安全> 文章内容

湖南郴州:治污染 水更清 天更蓝

※发布时间:2017-6-20 12:41: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初夏时节,微风轻拂。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秧溪河沙滩公园,昔日的尾砂库区如今成为休闲公园,昔日污水横流的秧溪河如今水清岸绿,让前来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

  郴州古称“林邑”,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汇、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全市河流分属湘江、北江、赣江三大流域五大水系,境内河流密布。

  郴州是一座以森林、矿产资源丰富而著称的城市,素有“中国有色之都”、“中国矿物晶体之都”之美誉。目前,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112种,其中,铋、钨、锡、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钼、铅、锌等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上个世纪十年代,由于矿产粗放无序开采,以致地质灾害频发、非法采选、水污染触目惊心。尤其是一些重点矿区周边,群众安全饮水无法保障,一些河流甚至鱼虾绝迹。

  2013年7月,郴州被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郴州以打造“山水福城•美丽郴州”为目标,把水生态文明试点工作作为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探索“调产业、控污染、绿矿山、净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倒逼传统资源型产业逐步实现从多向精、从地下向地上、从国有向民营、从黑色向绿色、从传统向现代的“五个转变”。

  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引领下,郴州这座因矿而累的城市,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30个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也是湖南唯一入选的城市。

  郴州是湘江的重要源头,也是湘江和治理的主战场。把郴州境内的水治理好、好,无疑可为湘江流域水生态安全构建起牢固的“源头屏障”。

  郴州市委、市将湘江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按照“民生、控源、固砂、疏浚、修复、利用”十二字方针,加快湘江流域重金属源头污染治理,投资逾10亿元实施三十六湾和陶家河、甘溪河、翠江、东河、秧溪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湘江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效确保湘江流域饮水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

  湘江源头之一的秧溪河,其所处的苏仙区富集110余种矿产资源。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秧溪河上游曾聚集采矿企业423家、选矿企业245家。此后,“纳污河”的帽子扣在秧溪河头上多年。

  近年来,苏仙区在长达28公里的河流流域内,先后实施治理项目14个,将423家采矿企业整合成27家,245家选矿企业整合成28家。同时,投资1亿多元,通过集中清运、处理河道尾砂,栽种绿色植物等,在秧溪河一侧原来的尾砂库集中区建起了秧溪河沙滩公园。

  作为湘江流域(秧溪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秧溪河沙滩公园项目以“改善生态人居、推进城市提质扩容”为目标开展设计和施工,着力将重金属污染区转变为宜居利居乐居区,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区的二次开发、有序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改善整个湘江流域的生态和人居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2013年11月,秧溪河沙滩公园成功获得中国人居范例。

  金田湖属东、秧溪河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由原来的矿区尾矿场地开挖整理而成。它由内湖和外湖组成,水域达1000多亩,是目前市城区最大的人工湖。

  三十六湾有着上百年的开采历史,高峰时聚集10多万淘矿大军。非法采矿和土法选矿产生的废水,毫无地排放;随意堆放的废石、废渣,在山洪冲刷下形成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浊流,经三十六湾两江口流入湘江二级支流甘溪河。

  近年来,郴州市、临武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推进三十六湾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对“三十六湾”香花岭矿区矿点实行“休克疗法”, 获得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资金项目23个,累计投入4亿多元实施矿山复绿、水土保持等工程,使水土流失大幅减少,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陶家河流域横跨临武、桂阳、嘉禾3县,全长57公里,流域面积592km2。受上游香花岭、三十六湾地区有色金属矿开采的影响,流域内水源受到重度污染,严重着群产、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015年,湖南省湘江治理和“一号重点工程”启动后,郴州市委、市打响了陶家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战,在大力推进矿区重金属治理项目,从源头切断污染源的同时大力实施矿山覆土复绿,防治水土流失,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办法,落实矿山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增强大自然自身修复能力。

  嘉禾县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发力,将解决陶家河流域群众饮水安全列为2015年“一号工程”, 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陶家河流域农村饮水安全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兑现了让陶家河流域农村居民早日喝上“干净水、放心水”的庄严承诺,共解决10.3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嘉禾县行廊镇沙坪村63岁的村民感慨万千:以前,陶家河流域污染重,稻田种谷不结谷,山塘养鱼鱼不活,儿子结婚三年了还没回个家,怕水污染对生小孩不利。现在,水污染治理好了,儿子也回家了。

  郴州市大力实施矿山地质恢复治理工程,深入推进“复绿”工程,力推矿渣和尾砂入库堆放封固,复盖种草植树,治理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的矿区,整治资源枯竭、地质恶劣的矿区,共投入绿色矿山建设资金约2亿元,完成矿山复绿面积620.16公顷,已基本建成宝山和柿竹园2个矿山公园。

  从最初的工矿旅游到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意在告诉人们,和人不可能承受永久的无度与粗放式开发。

  宝山旧名大凑山,原以“烹丁辐凑、商贾云集”而得名,汉初时在桂阳设郡县,最早的矿业亦始自汉代。

  宝山,流金淌银,山上一度全是炼金池、冶炼厂,山顶还有用土办法烧结铁的。一到大雨,砂石泥土就全往桂阳县城流,冲刷形成的沟壑有一两米宽,跟西北黄土高坡的景象差不多。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宝山矿业将精力转到治理上来,投资了1亿多元实施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和矿山复绿,使矿山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郴州整顿矿山秩序以来,柿竹园累计投入资金高达7000多万元,以东河上游尾砂安全处置工程为重点,先后实施了5次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和多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通过修建挡渣墙、护坡、截排水沟、防渗处理、地下充填、塌陷坑充填、尾砂坝修筑、植树造林绿化工程,从源头减轻了山洪对固体废弃物及选矿尾砂的冲刷携带作用,最大程度上控制了东河水系的重金属污染。

  数据显示,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郴州市2016年前计划完成的5个产业结构调整、24个工业污染控制和17个历史遗留污染治理3类项目均已完工。在矿山地质恢复治理方面,郴州市2016年前计划完成的宝山和柿竹园2个矿山公园建设、6个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和三都矿区、柿竹园玛瑙山地区地质治理3类项目均已完工。

  推荐:

  

关键词:矿山五大灾害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