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发布时间:2017-9-17 18:57: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流信息化是实现物流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发展的基础,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完全、无失真的信息传递是发挥供应链管理效用的基本前提。通过利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化技术,打造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能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间的信息实时、准确共享。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有利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供应链间的无障碍传递,促进整个供应链的高效协调运行。当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制约了物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

  首先,物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仍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已采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满足一般业务操作,新技术、新实际应用比较缓慢。如,在物流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应用的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技术装备在我国物流企业的普及率不高,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网络技术还停留在初级水平。

  其次,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平台是促进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有效载体,是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催化剂”。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很大一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内部信息平台,在产业层面也缺乏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之间难以实现良好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无障碍交换与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再次,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存在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各标准化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按照传统的部门行业分工在各自领域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协调,更没有统一规划,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弊病时常表现在标准化工作中。导致现有的物流信息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物流信息标准化进程的推进缓慢,不利于现有信息标准的有效实施。同时,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还滞后于物流业及其他一些主要行业的发展步伐,造成一些物流信息标准的适用性较差,阻碍了物流业信息化管理与操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或国际先进水平,一些物流信息标准难以与发达国家或国际标准对接,也制约了一些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由于商品编码、无线通讯频率不统一,像射频识别(RFID)这样的先进技术难以很快推广应用。

  推荐: